不言不语网

去扬州旅行,参观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感受世界文化遗产的前世今生

去扬州旅行,参观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感受世界文化遗产的前世今生

#头号周刊#

去扬州旅行,去扬前世个人觉得大运河博物馆非常值得一去。州旅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位于扬州广陵区三湾湿地公园西北侧约150米处,观中国大馆感免费对外开放,运河需要提前在线上预约。博物走近博物馆,受世会发现其建筑外形宛如一艘巨船,界文今生非常契合大运河的化遗历史文化因素。

大运河,是州旅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中国大运河始凿于春秋,初通于隋代,观中国大馆感繁荣于唐宋,运河元代裁弯取直,博物南北直航。大运河包括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和浙东运河三部分,全长2700余公里,历经2500余年,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八个省级行政区,连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是我国古代沟通东西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同时还向西衔接了亚欧丝绸之路,向东延伸了海上贸易通道。

“运河”这个词,最早出现于北宋《新唐书》中:“开成二年夏,旱,扬州运河竭。” 而“大运河”一词最早出现在南宋,《咸淳临安志》有“过东仓新桥入大运河”的记载。

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为北上伐齐,称霸中原,开凿邗沟,这就是中国大运河的开端。而运河的雏形可追溯至商周时期。

到了隋代,隋炀帝建都洛阳,为了运输长江下游地区的丰富物资,开凿了以洛阳为中心的运河,北至涿郡(现在的北京),南达余杭(现在的杭州),连通了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隋代通济渠和永济渠的开通,在运河历史上有着重大的意义。漕运规章制度始于唐,到宋时,漕纲始定,漕运体系得以真正完善。

中国大运河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外国使节和旅行者等在华游历的主要渠道和观察地域文化的重要窗口。比如普哈丁、马可波罗、李约瑟、崔致远等人在内的到华游历的国外人士,就在运河沿途留下了许多痕迹。

隋唐时期,日本先后数十次派出大批留学生和僧人组成的遣(隋)唐使团学习中国文化,其次数之多、规模之大、时间之久、内容之丰富,可谓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空前盛举。而晁衡是其中的重要代表人物。

晁衡(701-770年),日本名为阿倍仲麻吕,是中日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于717年入唐,后受唐玄宗赏识,在唐任职,取名晁衡,官秘书监(相当于国立图书馆馆长)。

说到中日文化交流,必须要提的是扬州大明寺高僧鉴真。唐天宝元年(742年),日本遣唐使荣睿和普照二人专程去往扬州大明寺祈请鉴真大师“东游兴化”,鉴真不顾弟子劝阻和东渡的艰辛,五次东渡,双目失明;753年,日本遣唐使藤原清河、吉备真备和晁衡再次到扬州,鉴真第六次东渡,终获成功。


总之,如果你对中国大运河的历史感兴趣的话,参观扬州的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绝对会觉得不虚此行。

(图文皆为【过期游记】原创,欢迎关注、评论、交流和指正)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不言不语网 » 去扬州旅行,参观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感受世界文化遗产的前世今生